近日,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同心县下马关镇三山井村,万头肉牛养殖场迎来了高规格的“牛专家”。
“育肥牛有较快增重的需求,要饲喂足够精补料,提供蛋白质和能量……”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同心县科技特派团团长、四川农业大学动物营养研究所教授王之盛带领专家团,给养殖户做技术培训指导。
科技专家到牛棚羊圈、田间地头“现场教学”,这给同心县不少农民吃了“定心丸”。2022年,中组部会同农业农村部、科技部等联合向全国160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以“一县一团”方式选派科技特派团,来自中国农业大学、四川农业大学等院校的教授专家组成科技特派团,围绕同心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制定20项帮扶措施,从肉牛和谷子良种、本土饲草料开发利用、肉牛饲养管理和节水栽培、病害防控等方面开展帮扶工作。
同心县韦州镇马庄村村民王正龙的养殖难题就是科技特派团指导解决的。“一头母牛一天吃掉25块钱的饲料,这成本咋都降不下来,赶上行情不好的时候,抠不出一点利润!”2023年年初,在同心县科技“组团式”帮扶工作推进会上,王正龙的困惑引起了科技特派团的注意。
推进会结束的第二天,王之盛就带着科技特派团赶往马庄村。专家兵分两路,一路直奔牛舍,了解肉牛的生长和健康状况;另一路去饲料库,查看饲草料配方,当场算成本账。
“饲草原料采购价就不低,后续配比又不科学,这拉高了养殖成本,甚至对肉牛营养健康、肉质都有影响。另外,秸秆切割太长,牛吃不进去,也是一种浪费。”科技特派团专家、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副教授苏华维“一针见血”地指出饲喂方式太粗放。
王之盛扒拉着槽中的饲料,当场“开药方”:“不能一种饲料‘通吃’,要分阶段分群饲养。比如,母牛和犊牛要饲喂营养成分更高的专用预混料,提供生长发育所需的矿物元素;同时也要注意母牛妊娠阶段的体况,及时调整精补料的饲喂量……”
经过专家指导,王正龙及时调整饲料配方和饲喂方式,如今饲料日成本控制在18元左右。“专家说的办法就是能行,养牛光凭经验不顶事,还得靠科学!”王正龙笑呵呵地说。
据了解,科技特派团充分借助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专家团队优势,将原本的5人团队扩容到覆盖肉牛全产业链各关键环节技术需求的20多人大团队,进一步增强帮扶力量。为推动当地母牛扩繁增量,科技特派团帮助同心县建立基础母牛高效繁育示范基地,为当地示范养殖基础母牛1000头以上。
一年多以来,科技特派团围绕当地重点产业需求,以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养殖大户为帮扶重点,指导创办1个科技小院,建立同心县下马关镇三山井村和河西镇旱天岭村科技帮扶专家工作站,对接指导210个专业合作社和养殖大户,技术服务覆盖12个乡镇98个行政村。先后组织专家74人次开展帮扶指导,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15项,实施“宁夏六盘山区农业特色产业提质增效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争取项目经费600万元,提高了农业科技服务能力。“专家到田里手把手教我们种植张杂谷,现在不光品种改良了,还上了高效节水灌溉,2023年谷子亩产达到500斤呢!”同心县下马关镇三山井村村民刘向富说。
科技特派团还探索建立“师带徒”制度,实现“团队专家+本土技术人才”结对指导,与当地农户建起微信群,随时解答生产中的难题。“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发挥优势,把科技特派团带来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留下来、推广开,帮带培养一批留得住、用得上的乡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