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乡村一品 > 家庭农场

衡水市:“一村一品”助脱贫户过上好日子

发布日期:2022-06-01 来源:河北日报  浏览:1315次
核心提示: 西部社区网是中西部城乡经济文化发展中心主管,西部社区服务发展中心、陕西中治创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主办的社区综合性门户网站

作者: 焦磊

  衡水市培育了一批特色鲜明、优势集聚、产业融合、竞争力强、对脱贫户带动能力强的特色主导产业。目前,1001个脱贫村实现了特色产业“一村一品”全覆盖,脱贫村集体收入全部超过2万元,收入5万元以上的村达692个。

  喂羊、浇地、施肥,走出羊舍,钻进甜瓜棚……对于武邑县审坡镇贾寺院村脱贫户王保庄来说,现在的生活既忙碌又幸福。曾经靠救济,如今靠双手,在扶贫干部的帮助下,王保庄不光自己脱了贫,还成了当地的致富能手。

一村一品助脱贫户过上好日子

  从全面筑牢兜底保障网,到产业全覆盖让脱贫户过日子更有底气,近年来,衡水市坚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放在突出位置,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加强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以发展壮大特色产业和推进稳岗就业为重点,强力推动巩固脱贫成果上台阶、乡村振兴开新局,不断提高脱贫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脱贫村特色产业“一村一品”全覆盖

  日前,阜城县崔家庙镇张家桥村冬桃种植基地里,千亩花海已经褪去,桃园里披上了绿装。剪枝、去芽……郭艳萍和十几个村民在绿叶中穿梭劳作,淌着汗水的脸上溢出幸福的笑容。

  张家桥村种桃的历史不短,却只是零散种植,形成规模化是这几年的事。为帮助群众脱贫增收,在崔庙镇政府的积极联系下,阜城县的本土企业衡水永瑞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张家桥村因地制宜发展冬桃种植。从那时起,冬桃让郭艳萍的生活甜了起来。

  “以前主要是靠种玉米小麦过日子,日子过得紧紧巴巴。”郭艳萍说,后来村里统一收回土地集体实行流转,除了每亩一年1000元流转费,还能到桃园上班,腰包鼓起来了,人们干劲更足了。“只有产业兴旺,才能让村民的碗更稳、饭更香,让乡村更美丽。”对于乡村振兴,张家桥村党支部书记张勇有自己的理解。如今的张家桥村,千亩冬桃园、肉牛养殖场等特色农业产业蓬勃发展,只冬桃一项产值就达400多万元,大部分村民都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年人均收入达到了1.5万元以上。

  依靠发展特色产业,张家桥村实现富起来美起来,这正是衡水市大力发展持久且稳定的产业,增强农村发展活力和后劲,助力乡村振兴的一个生动缩影。去年以来,衡水市把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纳入“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培育了一批特色鲜明、优势集聚、产业融合、竞争力强、对脱贫户带动能力强的特色主导产业,1001个脱贫村实现了特色产业“一村一品”全覆盖,脱贫村集体收入全部超过2万元,收入5万元以上的村692个,发展实力显著增强。

  今年,该市制定了《2022年衡水市脱贫地区农业特色产业巩固提升工作方案》,加大资金项目支持力度,继续实施项目增收、科技支撑、龙头培育、帮扶助力四大行动。立足特色资源,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养业以及农产品加工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力争新增设施果蔬、杂粮(高粱)、中药材、林果等特色种植4.7万亩,生猪、肉牛、肉羊、家禽等畜禽出栏比上年增加61万头(只)。

  该市将完善“龙头企业+合作杜+基地+农户”新型生产经营模式,今年新发展省级示范农场5家、省级示范合作社12家,每个脱贫县至少巩固壮大1个联农带农效果好、帮扶机制完善的产业化联合体。大力推广“五位一体”“两自五统”和“八统一分”等具有衡水特色的经营模式,推动脱贫户与新型经营主体建立稳定的利益联结关系,确保脱贫群众年人均产业收入持续增长。

  对所有脱贫劳动力进行动态管理,通过开展“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月”等系列活动,探索在人口集中的乡村建立“零工超市”等,精准匹配岗位信息,确保脱贫人口务工规模不低于2.4万人。针对脱贫普通劳动力,开展技能培训。同时,统筹各类乡村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无法外出、无业可就的脱贫人口。

  全面推进农业创新驿站建设,今年该市培育创建省级农业创新驿站7家,并推动科技站点向基层延伸,带动更多人才下沉、科技下乡,确保脱贫村科技帮扶全覆盖,不断提升脱贫地区科技创新能力。同时,实施“万企兴万村”标杆示范引领工程,发挥外地衡水商会作用,引导在外企业家积极参与,并研究出台金融服务向参与行动企业倾斜等激励政策,确保帮扶工作落到实处。

防贫监测帮扶不落一户一人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就要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近年来,衡水市将防止致贫返贫作为解决贫困长效机制的重要内容,借鉴“区块链”和“大数据”模式,开发建立起防贫监测自动预警系统。目前,全市13个县(市、区)建档立卡户和非建档立卡低收入户已全部纳入监测范围,当被监测人员相关支出超过设定的预警线时,系统便及时发出预警信息。根据监测预警对象发生致贫返贫风险和救助需求,相关部门对符合相应救助条件的监测户及时启动救助程序,精准实施落实救助政策措施。

  不久前,枣强县枣强镇郝庄村村民刘立冬突患重病,尽管通过医疗保险报销了大部分治疗费用,但自付的医疗费仍高达9万多元。正当刘立冬一家人愁眉不展时,防贫监测自动预警系统平台已经发出了刘立冬家庭的防贫预警信息。该县相关部门迅速启动了救助程序,结合相关政策,为刘立冬申报了5万多元的防贫救助金,解了一家人的燃眉之急。

  同时,市县两级均成立防贫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专门科室和专门人员负责防贫工作,乡级均成立防贫工作站,村级设置网格员,市县乡村建立了由9079名业务精通、责任心强的人员组成的防贫监测队伍,定期开展入户走访排查,通过农户自主申报、基层定期走访和部门筛查预警,精准做到及时发现、及时识别纳入、及时救助帮扶。

  截至2021年底,衡水市共有脱贫人口33347户63691人,监测对象1840户4276人,依规救助城乡困难群众196人次,发放救助金78.7万元,有效保障了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全市没有返贫致贫情况发生。

  今年以来,该市建立监测标准年度调整机制,根据省定标准及时对防止返贫监测标准进行调整,并建立健全跨部门工作会商和信息互通机制,推动各级防贫监测和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数据共享。进一步优化识别程序,缩短认定时间,对监测对象不设规模限制,将所有脱贫人口和有返贫致贫风险、突发严重困难的农户全部纳入监测范围,确保不落一户一人。根据监测对象风险类别、发展需求等精准施策,确保有人管、管到位。严格把握退出标准,规范退出程序,对所有脱贫户、监测户每月开展入户走访,逐户登记收支变化、核实“两不愁三保障”落实情况,稳定消除返贫致贫风险。

  同时,对全市农村大病患者建立信息化台账,有效发挥各类救助基金作用,有效干预因病返贫致贫风险。针对自然灾害等突发状况第一时间组织专项排查,将存在返贫致贫风险的农户及时纳入监测落实帮扶。针对发现的因灾因病因疫等苗头性问题,及时按规定落实社会救助、医疗救治等帮扶措施,确保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切实解决实际困难。


更多资讯,请关注:西部社区网 http://www.xibushequ.cn/

按分类浏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人员公示 | 法律声明 | 发展合作 | 联系我们

服务邮箱:825071816@qq.com  电话:029-63613593 / 18591932401

备案号:陕ICP备2020017220号 | 法律顾问:陕西律师事务所  |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区雅荷花园中环大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