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陕西风采 > 

在山海林田间“种科技”的人

发布日期:2022-06-24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浏览:763次
核心提示: 西部社区网是中西部城乡经济文化发展中心主管,西部社区服务发展中心、陕西中治创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主办的社区综合性门户网站

  在山海林田间“种科技”的人

  科技特派员在八闽大地创造属于自己的荣誉和“传说”


  如今已遍布全国的科特派发源于闽北。科特派既是一项制度也是一群人,20多年来,在“高位嫁接,人才下沉”制度安排下,科技特派员成为福建田间地头一个个特殊而又亲切地称谓:“榛仙”“菇王”“葡萄仙”“财神爷”……他们“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在山海林田间“种科技”,写就“农业的根本出路在科技、在教育”注脚。

  发端20多年来,这一制度在福建经不断总结完善巩固和坚持,先后把6万余名科技人才源源不断输往农村和车间,“星星之火”变成“燎原”之势。20余年如一日,当下在福建,科特派制度内容常新,科技特派员们热情不减、精神勃发,争相前往八闽大地最需要的地方,创造属于自己的荣誉和“传说”。

  农业科技“种子”唤醒土地生产力

  “有的果树必须剪去老叶才会抽新芽,那时农民不知道,舍不得剪就提高不了产量,还影响柑橘质量。”被乡亲们亲切称为“吴博士”“一号特派员”的吴敬才,对20多年前的场景仍记忆犹新。

  时值1998年,当年的闽北南平市遭遇罕见大洪灾,农业损失严重。作为以粮为主的农业大市,彼时当地还面临农业产业结构转型和粗放农业转型的困境。农业农村何去何从,转型从哪里突破,是南平的干部必须回答的问题。

  这一年,南平市干部展开“驻村三昼夜”“千人大调研”,农村科技服务“线断、网破、人散”的现实和农民对农业科技的渴求,让南平市决定选派农业科技人员下乡服务。

  同年12月,刚从德国进修回国的吴敬才被派驻到延平区溪后村,成为科特派制度的先试先行者。“那时农民对品种认识不全面,种植技术不成熟导致品质不佳,柑橘难卖。”吴敬才说,下乡后,他向村民介绍引进脐橙,又到果园里指导科学嫁接、修剪、防害等,受到群众热烈欢迎。

  1999年2月,南平正式选派225名首批科技特派员到乡村开展科技服务。作为科特派的后继者,曾作为“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大美科技特派员”展位讲解员的苏海兰认为,现在看来,正如南平市所希望和吴敬才感受的那样,科技特派员的到来,给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生产力释放带来巨大帮助。

  以苏海兰为例,2014年以来,她扎根闽北山区光泽县,和福建省农科院中药材科技团队同事一起,完成了从种珍稀中药材七叶一枝花苗繁育到栽培技术的研究,成果达国际领先水平,突破了其在福建人工种植的瓶颈。

  “现在我还在省内外开展三叶青、灵芝、黄精等中药材的技术指导和示范种植服务。”苏海兰说。目前,她的团队已在福建、江西、广东等省山区,带动建设26个中药材示范基地,示范推广中药材种植近20万亩,产值达30.8亿元。在许多地方,这些产业都是从无到有的。

  洒下一粒科技特派员“种子”,就能带动甚至“创造一个产业”。像苏海兰这样的案例,科特派制度实施20多年以来,在福建的山海林田间已屡见不鲜。

  20多年来,福建省已累计选派科技特派员62369人次,科技特派员技术服务和创业已实现乡镇和重点行政村,全省十大特色农业产业全覆盖。用科学技术武装传统农业,福建形成独具特色的水产、林竹、水果、畜禽、蔬菜等现代农业产业,年产值现均超千亿元。

  福建省科技厅农业科技处处长陈国华认为,通过科技特福建向农村基层输入了先进适用技术成果和经营模式,向农民传授新农业技术、引导新发展理念、推广新创业模式,切实把农业发展转向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提高的轨道上。

  “如科技特派员廖红带领团队通过建设示范生态茶园,为稳定武夷岩茶品质提供了可推广可复制生态种植管理整体解决方案。”陈国华说,科技特派员不仅推动了乡村产业发展,还加快了福建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步伐。

  “计划选任两千,没想到报名近七千”

  2022年,福建计划选任省级科技特派员两千名,报名人却接近七千名。选任结束后,仍有大量报名的人员强烈要求加入科特派。无奈之下,福建省科技厅只得又补选派出一千名。

  “选任人数是根据需求确定的,补选的科技特派员只有身份认定、享受省级科特派荣誉,没有相关工作经费补贴。”福建省科技厅厅长陈秋立表示,即使这样,最后仍只能“忍痛割爱”压缩人数。

  陈秋立表示,这种情况,一方面与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发展,对科技服务人才要求更高,福建逐渐引入越来越多的省外甚至外籍科特派有关;另一方面因为需要的科技兴农人才领域越来越宽泛,吸引了更多人报名。

  从组织信任选派到科技工作者争相奔赴乡村,经过20多年的持续发展,科特派制度在福建激励了越来越多的科技人才,主动投入到服务“三农”及相关产业全产业链发展中。一代代农业科技工作者,不仅将科技服务和产业留在了乡村,更留下了薪火相传的主动担当社会责任的精神。

  20多年来,在南平市建阳区水吉镇仁山村,时不时就能看到科技特派员谢福鑫在仔细观察果树,风雨无阻。有时他还会随手从黑色挎包拿出工具剪掉几根枝条;或拿出纸和笔写点什么粘贴在树干或者树枝上。

  谢福鑫曾是福建省第一批公派到日本研修现代果树栽培技术的两名农技人员之一,也是最早一批科技特派员。2003年,谢福鑫将葡萄产业带进这个贫困山村。如今仁山葡萄已经成为闽北葡萄“代名词”,村民人均年收入水平超过了2万元。

  熟悉谢福鑫的人知道,他在2003年已经退休,但仍以“义务科技特派员”身份,坚持下乡服务。如今已近80岁的他,仍会行走在田间地头。他常说,是党和政府把他培养成农业科技工作者,他应当为农民多做些事情。

  近日,记者在仁山村见到谢福鑫时,看到他的挎包中有几茎成熟的小麦。闽北不种小麦,询问之下,得知原来他看到国家对粮食安全格外重视,于是他悄悄进行着果树下间种小麦的试验。他说,闽北果园多,如能试验成功并推广,就可以为国家多种些粮食。

  仁山村生态果园负责人张水生,从1999年就一直接受科技特派员服务。他的果园如今也成了远近闻名的优质桔柚生态种植示范基地。如今他也以乡土人才身份成了当地县级科技特派员。

  “我的果园无论是在防灾害、品种改良,还是闯市场等方面,一直受益于科特派。我将把自己的桔柚新品种和种植技术,毫无保留地向乡亲们推广。”张水生说,他还将尽其所能为农户提供从种植到销售的全方位服务。

  在一代代科技特派员的影响下,如今福建省市县三级每年一万多名科技特派员,日复一日活跃在实验室和农村、工厂车间中。他们将国家政策、科学研究成果带到乡村和企业,又把农民、企业提出的问题形成课题,带到试验田、实验室,琢磨解决办法和解决方案。

  如今在福建,已构建起上有高校院所专家、中有科技服务团队、下有乡土人才的“宝塔型”科技服务体系。“从科研院所和高校生力军踊跃报名,到田间地头‘乡土专家’接棒奋斗,既证明了科特派制度的优越性,也体现科技工作者甘于奉献的精神。”陈秋立说。

  创造可以写就“大文章”的土壤

  在位于长汀县曾经水土流失核心区的河田镇兰秀家庭农场中,负责人蓝晓红发现,放养过河田鸡的地方,林下生态恢复缓慢,有的甚至发生土壤裸露、土层破坏。二次水土流失的风险让她非常着急。

  2017年,福建省农科院生态研究所牵头,联合畜牧兽医、果树、土壤肥料等专业研究所组建科特派团队下沉服务。他们为兰秀农场开出养殖轮休,林下种植牧草、中草药的“药方”,不仅解决了难题还提高了其养殖质量。

  面对科特派单兵作战,学科单一、覆盖面窄,近年来福建省及时推出科特派团队服务模式——鼓励个人科特派跨专业、跨领域、跨区域组团实施科技攻关、开展服务,推动了现代农业全产业链和三产融合发展。

  科特派制度在福建省推出20多年来,始终把服务“三农”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立足实际落实“高位嫁接、重心下移”要求,与时俱进创新工作机制,出台一系列配套举措让科特派引得来、下得去、留得住。近年来,福建省在不断总结完善,在科特派的创新选认方式、创新服务模式、拓展服务领域、创新保障机制,均做了大量探索。

  通过拓展科技特派员服务领域和范围,2017年以来,福建省全省选认工业领域的个人科技特派员6408人,团队科技特派员219个、1001人,法人科技特派员30个。

  这些科技特派员共实施科技开发项目1312个,创办企业、组建经济合作组织、形成利益共同体580个;推广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装置3975项(套),制定技术标准224个,专利申请2060项,发表论文论著1141篇(部)。

  近年来,福建省针对科特派创办、领办或所服务企业融资难题,鼓励金融机构支持科技特派员创业和服务对象融资,推出科特派金融服务包、金融科特派等试点。

  今年5月20日,位于福建泉州的新明养殖综合场扩产关键时期,拿到300万元免抵押免担保的“科特贷”,还享受了优惠利率。“此前在科技特派员的帮助下公司推出了无公害低胆固醇鸡蛋,现在又给我们带来了便捷贷款,科特派制度真的好。”新明养殖综合场负责人刘泉说。

  近年来,南平市围绕优势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优势农业全产业链开发等,创新地在茶产业、竹产业、白羽肉鸡产业、森林碳汇产业等领域,谋划搭建了13个科特派专家工作站。

  “由院士等专家领衔组建团队,以项目制服务方式与相关领域企业合作,或以资金、技术等入股的方式结成利益共同体,展开科研和成果转化工作,使科特派服务地方产业发展的目标更加明确和深入。”南平市政府常务副市长张朝阳说。

  随着科特派制度深入探索,福建省农科院从2018年开始对科研人员职称职务评聘,分基础研究型和应用研究型分开进行。2020年,做了十几年科特派工作,一心扎在农村的苏海兰解决了职称评定问题。

  去年,福建省委、省政府专门制定出台深入推进科特派制度服务乡村振兴的若干措施,进一步明确对科技特派员的职务职称评聘,项目扶持、资金补助和平台搭建,以及管理等方面的系列优惠政策、扶持措施。

  “这些举措,不仅为更多人才下沉农村干事创业提供了更大空间,也有利于科技特派员深化科研活动、加快科研成果转化。”苏海兰振奋地说。(记者秦宏)



更多资讯,请关注:西部社区网 http://www.xibushequ.cn/

按分类浏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人员公示 | 法律声明 | 发展合作 | 联系我们

服务邮箱:825071816@qq.com  电话:029-63613593 / 18591932401

备案号:陕ICP备2020017220号 | 法律顾问:陕西律师事务所  |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区雅荷花园中环大厦